假如你遇见了NPD……丨健康有道

时间: 2025-01-10 09:59 来源:8858cc永利集团 作者: 字号: 打印

随着某档综艺的热播,NPD一词火爆全网,许多网友纷纷化身为“诊断师”,将自己或身边那些令人头疼、极度自我中心、丝毫不顾他人感受的人诊断为NPD。这个词语一经流传,便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使人们在描述具有这些特质的这类人时,只需要简单说出这个词语,对方即可迅速理解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绪与含义。然而,NPD究竟代表着什么呢?当我们遇到NPD时又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小编会为你一一揭晓答案!

NPD与古希腊神话故事

NPD究竟是什么意思呢?NPD,英文全称为“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指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故事,据说,纳西索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俊美的男子,他因为自负美貌拒绝了一众神女的追求,神女们心生怨愤,向众神祈祷“但愿他有朝一日遇到一个爱而不得之人”,复仇女神涅墨西斯听到了这个祷告,便对他施以惩戒,使他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无法自拔。一日,纳西索斯再次来到河边,与水中的倒影深情倾诉自己的爱恋,却不慎失足落入水中,就此殒命,后来他幻化成了一株水仙花(Narcissus)。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人们常用这个词语形容自恋的人,自恋型人格障碍也称为水仙花综合征。

看!原来自恋型人格障碍是这样的!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NPD来描述一些个体的性格,但是往往这些个体大多都不是真正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只是具有过度自恋的某些特征。NPD这一词语虽然有助于知识普及,但存在过度简化和滥用标签的现象,仅凭他人的个别行为就判定其为NPD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NPD是精神障碍,临床诊断标准非常严格,实际患病率不高,加上患有NPD的个体求助动机不强,更加大了诊断难度。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自恋型人格障碍被定义为存在一种普遍的自大、需要他人赞扬缺乏共情的行为模式,且在成年早期开始出现,在多种情境中持续存在。以下九条标准中满足五条或以上才可诊断为NPD。

自我重要性夸大:有过度夸大的、无根据的自我重要性和才能感,例如,过度吹嘘自己的成就、能力等。

幻想无限成功:沉迷于无限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的幻想中,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幻想自己取得非凡成就或拥有完美的爱情等。

相信自己特殊且独特:坚信自己是“特殊”且独一无二的,并且只能被其他特殊或高地位的人理解,或应该与他们交往,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不切实际的高估。

需要过度的赞美:有对他人赞扬和认可的过度需求,不断地寻求他人的赞美和钦佩,以维持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具有特权感:不合理地期望特别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自身期望,认为自己应得到特殊待遇,不遵守社会规范或他人的期望。

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剥削性: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把他人当作工具。

缺乏共情:不愿意承认或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很难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感受。

过度嫉妒:常常嫉妒他人的成就、财富、地位等,或者无端地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表现出傲慢、自大的行为或态度:行为举止傲慢、自负,对他人不屑一顾,经常表现出轻视、贬低他人的言语和行为。

资料来源:8858cc永利集团DSM-5

所有的自恋都有问题吗?NO NO NO!

了解了NPD的含义后,或许有人会产生一个疑问:有时候我也有这样的表现,那我有问题吗?答案是:并非所有的自恋表现都意味着存在心理问题,每个人身上都有自恋的部分适度的自恋在个人成长与发展中扮演着独特且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健康心理状态的一种正常呈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健康的自恋起始于个体在婴儿时期对自我的初步认知与探索。婴儿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互动,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对自身的能力、形象等方面产生一种本能的关注与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恋在合理范围内延续,转化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基本肯定和对自身能力的适度信任,这种自恋会为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适度自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表现为对自己外貌、才华或成就的一种合理认可与欣赏,能够促使个体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出自信的魅力。

适度自恋的人具备清晰的自我意识,能清楚认知自身优缺点,设定合理目标并持续成长。他们愿意合作,建立互惠关系的同时坚守自我原则。面对失败,他们会积极调整心态,通过学习和努力重回正轨。他们凭借对自身的信任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更有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较少因为他人的否定和怀疑而陷入负面情绪当中,具有更强的韧性……

总而言之,适度自恋是正常且有益的,不必因为偶尔的自恋表现而惊慌,但也要时刻警惕自恋的程度,避免走向过度自恋的极端。

假如你遇到了NPD……

假如在生活中遇到了NPD,或者遇到了具有过度自恋特质的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保护自己

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价值和边界,不被NPD的贬低或操控言论所影响。学会识别他们的夸张承诺和虚假形象,避免陷入其制造的情感陷阱。明确告知对方你的底线,比如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或过度的打扰。例如说“我现在不方便,晚点回复你”,防止对方侵犯你的时间和精力。当他们试图贬低你以抬高自己时,可以说“我尊重你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我不接受这种贬低性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优化沟通

保持冷静和理智至关重要,避免直接的批评和对抗,因为这可能引发他们更强烈的情绪反应。采用温和、客观且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专注于事实本身,而非对他们的人格进行指责。例如,陈述事件的影响而非攻击他们的行为动机,这样有助于减少冲突,维持相对平和的沟通氛围。例如说“你这样做影响到我工作了,能否换一个方式?”

(3)寻求支援

如果你受到了NPD的影响,请不要独自面对NPD带来的困扰,可以向信任的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他们能够从外部视角给予支持、建议和心理安慰,帮助你走出负面情绪的漩涡。

NPD是一种复杂的人格特质,与之交往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慧。一方面,我们能够凭借着对NPD的认知,自主选择是否要让这类人进入我们的社交圈子。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已经处在关系之中,也可以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自我保护策略巧妙地与之相处,在坚守自我边界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海, 戴纳 & 齐征.(2024).如何防止自恋型人格障碍标签被滥用.中国青年报,003.

[2]柳迩.(2022).测一测, 你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吗. 人人健康(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