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论道丨段茂盛:环境权益交易与碳排放核算体系

时间: 2024-09-14 15:34 来源:8858cc永利集团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4年9月6日,永利官网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段茂盛做客第五十一期“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围绕“环境权益交易与碳排放核算体系”主题分享观点。本期讲座由8858cc永利集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高级研究专员黎菁主持,线上举办、全网直播。

主要观点:

1.可信的数据不仅是制定有效碳减排政策的基础,也是评估碳减排政策成效、监测碳减排进展、评估各层级主体减排努力、识别差距及优化政策设计的基石。针对不同层级实体排放数据的口径、获取方式和核算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不同层级数据的特点、考虑相关的需求,确定不同层级数据的合适获取方式。

2.碳抵销机制和绿证/绿电政策虽然作用和定位不尽相同,但都在实现各个层级主体的碳减排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需防范因相关碳排放核算规则不协调不一致而可能带来的碳减排效益双重计算风险。

3.中国目前碳市场和绿证/绿电交易等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并存,需要对两者的政策设计进行有效协调,以便更好发挥两种政策的作用,提高减排政策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我国高度重视注意问题,在各种减排政策的顶层设计文件中均提到要加强各相关政策的协调,相关主管部门也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措施,为碳市场和绿证/绿电等政策的协调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段茂盛首先介绍了《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减排目标,强调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球各国及非国家主体(如地方、行业和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共同努力。

我国高度重视地区、行业、部门及企业在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中要求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国家规划,建立健全地方考核、行业管控、企业管理、项目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并与全国碳交易市场衔接,构建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

随后,段茂盛指出排放数据在制定和评估减排政策中的核心作用。他表示,评估各层级主体的减排努力,可信的排放数据是核心要素。可信数据不仅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础,也是评估减排成效、监测进展、识别目标差距及优化政策的基石。他强调,全面收集、分析与利用多层次排放数据,对于精准评估减排成效、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他进一步表示,排放数据跨越多个层次,不同层级排放数据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各不相同。从国家层面的温室气体清单、次国家(如省级)的温室气体清单,到行业/部门(如交通、钢铁)的排放数据,企业层面的排放数据、设施层面的排放数据、活动的碳排放和产品层面的碳足迹等。因此,在制定减排政策和评估减排成效时,应考虑到不同层级排放数据的特点和需求。

国家层面数据遵循IPCC清单编制指南,主要聚焦于行政区域内实际发生的物理排放,即发生在行政边界内的直接排放。次国家层面数据,考虑行政边界内排放的同时,还考虑如电力输入输出等跨区域因素。行业、领域、企业及设施层面的数据,类似于次国家层面,需计入因外购电力、热力等产生的间接排放(范围2),甚至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还需考虑价值链上的排放(范围3)。产品层面数据,特别是产品碳足迹的计算,更需全面考虑价值链乃至全生命周期的排放。

此外,不同层级的排放数据获取方式和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也导致了数据含义的不同,如增量排放与累计排放的差异,以及数据口径不一可能带来的评估挑战和双重管制问题。因此,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充分考虑数据来源、精度及适用范围,以准确评估减排效果和政策影响,避免高估或低估减排成效;同时也需关注数据可比性,确保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核算与连续监测的方法可以提供增量排放数据,而卫星观测大气浓度则提供长期累计的排放数据。特定口径数据应用在政策实践中,比如碳排放权交易等针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政策中,面临着归因挑战。区域数据与企业数据的不同口径也增加了归因难度。不同层级数据的不可比性进一步复杂化了减排效果的评估,并可能引发双重管制问题和双重计算风险。

接下来,段茂盛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权益交易,并从国家、地区、企业、活动和产品五个层面分析了抵销机制如何帮助减排目标实现。国际上,在《巴黎协定》等框架的推动下,国家间通过跨国减排指标交易来辅助完成减排承诺已成为重要途径。同样地,在地区层面,通过跨区域的环境权益交易,如绿证交易,有助于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目标等。企业层面则更加多样化,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积极寻求外部减排指标的支持以实现其目标。活动和产品层面往往也依赖外部减排指标来达成碳中和等更高层次的减排目标。

在环境权益交易中,双重计算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碳减排机制下可能存在减排指标的双重签发或使用问题,即同一减排项目在不同机制下被重复计算减排量。第二,绿证签发中的双重计算风险也不容忽视,同一电量在不同绿证体系下可能被重复签发绿证,导致减排贡献的重复计算。第三,涉及绿色电力的核算中,若核算规则不完善,也可能出现双重计算的风险。第四,不同绿色权益机制间的交叉重叠,如碳信用机制与绿证机制等衔接不当,同样会导致双重计算的风险。

针对双重计算风险,段茂盛强调,在环境权益交易中应将双重计算与双重激励严格区分开来。双重计算是指同一减排效益被多个平行区域或组织重复计入,从而导致高估整体减排力度。为避免双重计算风险,《巴黎协定》要求出售减排指标的国家在评估减排目标是否完成时,需要考虑已售出的减排量,确保减排努力不被重复计算,从而保障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而双重激励则是对减排行为的多重经济激励,有利于提高减排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应明确界限,避免双重计算,合理设计双重激励机制,以免高估减排成果。

讲座最后,段茂盛梳理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一系列文件中针对不同政策协调的相关内容。通过明确和优化管控范围、核算范围、调整排放因子计算方式、规范绿证交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了双重计算的风险,提升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嘉宾介绍

段茂盛,永利官网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碳定价机制和碳关税等。从2001年起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负责碳市场问题的联合国谈判。2006至今,先后担任《京都议定书》联合履行监督委员会、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和《巴黎协定》第6.4条机制监督委员会的委员。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国家碳市场特别评估报告”领衔专家, 973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负责人。中国能源研究会电力市场与碳市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银行“碳价格高级别委员会”委员等。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 Energy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Climate Policy, Applied Ener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讲座介绍

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金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激励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有哪些可借鉴的低碳转型路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为探索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8858cc永利集团主办、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承办了“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双周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杰出的专家学者 ,就“碳中和”、绿色金融、ESG、气候风险、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促进前沿学术与政策研究和行业实践探索的交流对话。


点击此处观看讲座直播